2019年,武汉中商上演了资本圈最魔幻的一幕:这家市值不过17亿、国有股份占43%的公司,竟要一口吞下估值356亿的居然之家! 结果呢? 交易完国资比例瞬间缩到1.7%,当时就有明白人拍桌子骂:“这不是借壳上市,这明摆着抢国有资产啊! ”
如今回头看,这场轰动市场的“蛇吞象”,早给汪林朋的结局埋好了雷。
武汉中商并购案最扎眼的,是国有资产的离奇蒸发。
被收购前,武汉国资在中商持股43%,绝对的话事人。 可并购方案一公布,老股东们集体傻眼——新公司里国资比例只剩1.7%!
相当于原价43块的蛋糕切完只剩1块7毛,356亿的估值怎么算的?评估机构嘴上说“行业前景好”,可居然之家当年利润才20亿出头,凭啥比红星美凯龙贵出100多亿?
湖北国资系统内部争议炸锅,有人直言:“这不就是让私营老板白捡国企壳?”
汪林朋的操作更绝。
他让居然之家签下军令状:2019到2021年必须赚够60亿净利润! 结果呢? 承诺期最后一年曝出亏了3.3亿,累计完成率才85%,按协议得赔上市公司6亿多。
可人家转手就把债务转成股份,小散们眼巴巴等赔偿,等来的却是股权稀释。
对赌失败只是开始。
2021年亏完,2022年接着亏。 财报显示扣非净利润暴跌93%,2023年更狠,全年亏超5亿! 可汪林朋偏偏在这节骨眼上大手笔分红:2023年每股分0.15元,2024初再分0.21元,两年共掏13亿现金。
诡异的是,公司账上根本没钱。 2023年报里白纸黑字:短期借款45.8亿,可货币资金只有38.5亿,连还债都不够!
钱从哪儿来的? 借钱分红!同期公司发债利率飙到6.8%,光利息一年多付上亿。
这哪是分红? 分明是抽血!
更让投资者炸毛的是汪林朋的“双面人生”:公司哭穷说资金紧张,他私人却高调购入台湾,顶级商务机;2023年他控股的北京中天基业密集减持,套现超8亿,而同期的居然之家正到处抵押门店借钱。
回头细看,危机早有预警。
2018年汪林朋喊着要开1200家店,实际到2023年才422家。 更惨的是单店收入:从并购前的年入1800万,暴跌到2023年的1200万。
互联网转型更是笑话。 号称砸10亿的“洞窝APP”,月活长期卡在百万级。 有供应商吐槽:“刷半天刷不到真人,全是机器人比价! ”
行业的镜子早已映出结局。
同样是家居卖场,红星美凯龙2022年债务暴雷,被迫“断臂求生”卖给厦门国资;曾靠对赌上市的永乐电器、俏江南,最终都倒在业绩承诺上。汪林朋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前车之鉴。
可他反而在2022年放话:“居然之家要到千亿市值! ”转头却把阿里这个二股东逼得撤退——2023年阿里狂抛股票,套现15亿头也不回。
最寒心的是基层。
武汉老中商员工透露:并购后工资五年没涨,2023年反而裁员30%。 而财报显示,高管薪酬总额逆势增长7%。 有被辞退的店长苦笑:“公司亏钱他们照拿百万年薪,我们倒贴钱补KPI! ”
监管层终于出手。
深交所今年连发两封问询函,逼问分红钱从哪来、债务怎么还。 公司回复通篇“加强经营”“优化结构”,对关键问题装聋作哑。 湖北国资委更传出风声:正复查当年并购定价是否违规。
这场始于资本狂欢的豪赌,正走向现实主义的清算场。
汪林朋的故事告诉所有人:当企业用杠杆撑起虚胖的规模,用分红掩盖真实的亏损,用资本游戏替代踏实经营——这不是做生意,这是给自己修坟。那架私人飞机飞得再高,终究载不动地下累累白骨。 要么蠢,要么就是坏。
大象配资-免费股票配资-广东股票配资公司-第一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