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化疗后饭咽不下,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,头发一梳掉一把——不少患者跟我说,治癌像在‘伤敌一千自损八百’。”从事中医肿瘤临床40余年的济南国医堂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王敦仁,常听到这样的困惑。在他看来,癌症治疗最容易陷入的误区,就是把目光只放在“消灭瘤子”上,却忽略了“人”才是治疗的核心。作为深耕中医抗癌领域多年的从业者,他结合临床经验,分享了“以人为本”抗癌治疗的三个关键方向。
一、固护正气
“很多患者一确诊,就急着用各种方式攻伐肿瘤,却忘了自己的身体根本扛不住。”王敦仁主任提出,中医抗癌的核心之一,就是“固护正气”——简单说,就是让患者能正常吃饭、安稳睡觉,有足够的体力应对治疗带来的消耗。
他解释,化疗后常见的乏力、没胃口、白细胞偏低等情况,本质上是身体正气受损的表现。如果不先调理好这些基础状态,即便暂时对肿瘤有作用,身体也可能因过度消耗而垮掉。“临床中常遇到体质偏弱的患者,我们不会急于针对肿瘤用药,而是先帮他们把脾胃功能调好,能吃下东西、吸收营养,睡眠质量改善了,身体有了底子,再配合后续治疗,才能走得更稳。”王敦仁强调,抗癌不是“硬拼”,先加固身体这座“堡垒”,才有打持久战的资本。
展开剩余56%二、一人一方
“经常有家属问,‘我亲戚跟我家人得一样的癌,能不能把药方拿来用?’每次我都会明确说不行。”王敦仁主任指出,癌症治疗从来没有“千人一方”的道理,中医讲究“辨证论治”,每个人的情况都需要单独分析。
他举例,即便是同一种癌症,不同患者的体质、病情分期、治疗后出现的症状都可能不同:有的患者治疗后总觉得乏力、怕冷,有的则容易口干、心烦,还有的情绪低落、胸口发闷——这些差异决定了治疗方向的不同。“就像同样是调理身体,有的人需要侧重补养,有的人需要侧重疏解,要是套用别人的方案,不仅可能没效果,还可能给身体带来额外负担。”王敦仁表示,真正有效的抗癌方案,一定是“量体裁衣”的,要结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调整,才能贴合需求。
三、调心比调病更重要
“见过不少患者,病情本身不算严重,但总陷在‘会不会复发’‘治不好怎么办’的焦虑里,结果吃不下、睡不好,身体状态越来越差。”王敦仁主任提到,中医一直有“七情致病”的说法,过度的焦虑、抑郁会影响身体气血的正常运行,反而可能给健康带来负面影响。
他观察到,很多预后不错的患者,除了治疗方案合适,往往心态也更平和——他们不会只盯着“瘤子有没有变小”,而是更关注自己“今天饭吃得香不香”“晚上睡得沉不沉”“心情舒不舒畅”。“治疗的最终目标,不是单纯让肿瘤消失,而是让患者能有质量地生活,有信心继续过好每一天。”王敦仁说,临床中他会格外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,因为比起调整身体指标,帮患者找回积极的心态,有时对治疗的帮助更关键。
王敦仁主任最后提醒,抗癌是一场需要耐心的“持久战”,医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,家人是坚实的后盾,但最关键的,还是患者自身对生活的信心和对身体的关注。“别总把自己当成‘癌症患者’,你只是暂时生了病的普通人。多留意自己吃饭、睡觉、心情的变化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节奏——这才是抗癌路上最该有的状态。”
发布于:山东省大象配资-免费股票配资-广东股票配资公司-第一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